两位老师和一座桥的约定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绵延着黎母山脉。黎母山下,奔流着大边河。大边河上没有桥,北岸三个村庄的人们世世代代靠涉水出山。河之南,立着简陋的湾岭镇大墩小学。
1976年9月1日,是海,南湾岭镇大墩小学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也是王文周成为大墩小学民办教师的第一天。他发现河对岸高田村和高湾村有三个孩子没来报到,中午的时候,他趟过齐腰深的河水,湿淋淋地去孩子家中询问缘由。
“我们也想让孩子上学,可是过河不安全。”家长的理由只有一个。21岁的王文周沉吟片刻后,昂起头说:“这样吧,我来接送他们上学!你们相信我:只要我在,孩子就不会出事!”
王文周自己也没料到,这一承诺会是那样沉重,沉重到要用一个人半辈子的时间来兑现。这位月工资只有3元的黎族民办教师,开始了他33年以背作桥的生涯。
1984年,同样是民办教师的黎族青年王升超成了王文周的同盟。他说:“文周老师承诺做到的,我也一定会做到!”
2009年2月23日,在两位老师接送学生达33年的河边,见到这两任大墩小学的校长时,王文周已经54岁,王升超也45岁了。
王文周和王升超多少次趟过这条河,他们自己也记不清了。王文周说:“你就算雨季吧,一年中只算45天,一天来去4回,每回各送10个学生,再分别乘以33年和25年。”乘出的数字令人心惊:按最保守的计算,33年,两位老师趟过大边河超过10万次!
学校每天早上七点半上课,七点整,王文周和王升超就会分头来到高田村、高湾村和搭择村的河口,把没有家长送的学生背过河来。中午放学后,背孩子们回去——学校条件差,没有食堂。下午两点再接,四点半再送。
水深的时候,两位老师一天得换四次湿衣裤。水浅的时候,衣服湿得不太厉害,他们就穿着半干半湿的衣服给学生上课,直到靠体温把衣服暖干。
就这样,两位王老师背过了两代人,背大了几百人。
冬天是大边河河水最浅的时候,孩子们原本可以自行过河。可是,冬天反而是最让两位老师痛心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