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师
唐老师是个女老师,估摸那时她也不过三十来岁,丈夫在外地工作,她就长期一个人住在学校教室后面的一间小房里。一张单人床,一张陈旧的办公桌,一只木箱里装的就是她的全部家当了。生活非常简单。那时的农村小学,老师有一个容身之所就算条件好的了。
时至今日,我之所以拿起笔来写她,是因为那时她一个小小的举措,影响了我的一生,于年少的我,她那一句话,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让我时刻得到警示,让我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加稳实,走得更加顺畅。我在心里对她的一份感激,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比拟的。
四十多年前发生的事,仿佛就在眼前……
乡下的孩子胆小,这是一个普遍现象。那个年代,农村的交通极为不便。公社供销合作社到县里拨货,都是用马车拉回来的。许多乡下的孩子,读到高小毕业,县城是个什么样也不知道。不像现在,中巴车在乡村的水泥路上梭子织布一样地飙来飙去,随到随上。在那所小学,我应该算是见过“世面”的孩子。那时我父亲在县航运公司跑船,每到假期,我就随父亲的船上县城,下津市,手头也经常有几分几角的零花,以至于我对钱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感情,年少的我就知道用它可以换来供销社里的糖果,在集镇上的小馆子里能买到我们在家里不能随便吃到的饺子和包子。我知道,要想吃到这些我当时认为的美食,没有钱是不成的,所以,我对钱的欲望要胜过一般的乡下孩子。别的孩子,从来不敢奢望手头有零花,家里的油盐钱全靠几只老母鸡的屁股。
那天上午,也就是星期六的最后一节课,是唐老师上的,下课后,唐老师忘记带走了她的粉笔盒,直接进了她住的房间。我因收拾书包,加上坐在最后一排,所以,我是最后一个走出教室的。当我从讲台边走过时,随便往唐老师的粉笔盒里瞟了一眼,发现粉笔盒里躺着四枚贰分的硬币,我眼睛一亮,陡然心跳加速,手自然地伸向了粉笔盒,那四枚硬币就很理所当然地跑进了我裤子的口袋。第二天是星期天,正好是离家不远的观音庵赶集的日子,我捏着那四枚硬币,来到热闹的集镇,闻着从馆子里飘出的肉汤的香味,我一遍遍地咽着口水,心想,我要怎样把手里的8分钱花出去?是吃包子还是吃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