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名”蔡祖明:小小豆腐为何能卖5个亿
豆腐,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常食品,竟然可以“磨”出250多种花样、远销至美、英、德、澳等10多个国家、每年创造出5个亿的产值——这个几乎天方夜谭的事情,蔡祖明却做到了。他的“祖名”豆制品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和最先进的豆制品生产加工企业之一。
小小的豆腐怎会有这么大的“能量”?解码蔡祖明的创富经历,一定能给我们的读者以启发!
蔡氏创富秘诀一:落实
蔡祖明,1960年出生在浙江省萧山西兴“豆腐世家”。早在1816年,清仁宗嘉庆二十一年,蔡祖明爷爷的太爷爷,就开始做豆腐了。蔡祖明初中毕业后,既不想“倒腾”豆腐,也不甘心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农活,一门心思只想赚大钱——青春期男孩的梦想总是带着不切实际的痞气。于是,他拜师学艺做木匠。木匠一做就是7年,虽然娶了妻子王茶英,但他并没有成为富翁。他郁郁不得志。
当时,蔡祖明的父亲在杭州当工人。父亲42岁那年,身体不好,办了病退,年纪还不太大,便想找点事做。思来想去后,父亲决定把豆腐这门生意“捡”起来。于是,他把杭州豆制品厂的豆腐贩到西兴来卖。杭州与西兴隔条江,当年往返需要坐轮渡,一天一个来回,十分辛苦。
蔡祖明不忍心看年迈的父亲如此劳累,便和妻子王茶英一起,跟着父亲干起卖豆腐的买卖来。
很快,卖豆腐赚得的“杯水车薪”又不能满足蔡祖明的“胃口”了。他把卖豆腐挣来的钱拿去买了台三轮摩托车,跑短途客运,卖豆腐的事交给了妻子。
摩托车开了不到两年,蔡祖明觉得不过瘾,想开汽车,便把王茶英卖豆腐赚得的钱花了个精光,买了辆“达西亚”,当起了出租车司机。
那时,出租车行业刚刚起步,蔡祖明算是农民中最前卫的了。可时代发展太快,他的“达西亚”还没开到两年时间,就有不少出租车换了空调车。不甘落后的他立即也换上了空调车。随后,别人换“夏利”,他就换“捷达”……他开出租车挣得的辛苦钱都用在了换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