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东 我的人生就是一部励志片
龙套跑出来的劳模
看到郭晓东的手,心里不由得感叹一下,真是一双属于劳动人民的手。黑、大、壮,因为这双大手,郭晓东在一轮一轮采访里需要反复回答记者们的同一类问题,“你们村里你还有地吗?出来打工时曾经有多苦?都做过哪些工作?挣到的第一笔工钱是多少?最缺钱的时候有多缺?”
“放牛、种地、刨地瓜、下水道清洁工、印刷工、雕刻工、伐木工、养虾工……”看他微笑着熟练地倒背如流,适当补充记者可能感兴趣的时间地点细节,我在想,一次又一次地被要求复述辍学后到三十岁成名前的那段艰苦岁月,他真的不烦吗?
“我是很烦,但既然大家想听,那我也不能不说。”十四岁辍学前成绩总是最末的郭晓东在四十岁的今天已经完全符合一个传统好学生的标准了:听话、配合、努力,极度克制。
大概他是这个圈里唯一敢说自己从不迟到的艺人,采访一开始,助理已经提醒记者必须在某时某刻准时结束采访,因为要保证在一定时刻赶到拍摄现场。郭晓东自嘲这是一种叫作“时间强迫症”的病,但这种“病”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对别人的尊重让他坚持继续“病”着。类似这样的严苛程序在他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跑步,晚上十一点前睡觉;拒绝暴饮暴食,严格控制饭量;拍完《西藏秘密》后坚持素食。还有工作强迫症,他必须得知道自己的下一个工作安排好了,必须知道这部戏之后下部戏是什么才能安心。这一切表现在公众面前就是作品满当当,全年无休,总是电影电视同时亮相,像是一个演艺圈的劳模。
郭晓东喜欢演戏,热爱文艺,他还记得小时候村里放巡回露天电影,他和哥哥为了多看几遍,会专门跑到邻村反复地看《地道战》《地雷战》,月朗星稀,哥俩在回家的途中一遍遍地自导自演影片中的情节。他曾被一眼选中加入乡里的宣传队,又因自己在宣传队的表演被镇上印刷厂选中,接着是在《大众电影》上看到北京电影学院夏令营的消息,恰逢招工时的500元保证金退还,他得以第一次来北京、学表演;命运一步步把这个乡村少年带到中国电影的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