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皇帝故事

清朝皇帝会武功

2017-04-06  点击:次  故事屋

满族人在关外时,主要以畜牧、游猎为生。因此,扬鞭策马,弯弓射箭,几乎是每个成年男子必备的本领。加之努尔哈赤为狩猎和军事行动的需要,创建了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骑射更成为每个旗民的必修之课。这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为清王朝造就了成千上万能骑善射的将士。这些将士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创建清王朝的过程中,贡献重大。于是,骑射尚武,被清朝诸帝奉为“满洲根本”、“先正遗风”。

清朝皇帝会武功清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帝,先后采取了多种措施,以保持骑射传统不至丢弃。首先是加强皇子宗室、八旗贵胄勿忘骑射传统的教育。顺治帝曾规定,10岁以上的亲王及闲散宗室,每隔10天到校场进行一次骑射演习。对20岁以上有品秩的宗室要求更严,指定他们每年春秋要戴盔披甲,参加宗人府举行的弓马考试;并授权宗人府对态度怠惰,成绩低劣者进行参处。顺治帝对自己的儿子也毫不宽纵,特为幼小的玄烨(后来的康熙帝)选择了技艺高超的侍卫默尔根做老师,训练玄烨骑射,像读书作字一样“日有课程”。玄烨稍有不合要求,默尔根即直接指出。在这样严格的训练下,玄烨练就一身好武功,能用长箭,挽强弓,策马射侯(布靶)十有九中。康熙二十二年,他在浅草丛中一箭射死猛虎,又传在马上连发三箭,箭箭射过峰顶,其山便称为“三箭山”。晚年他曾对众群臣、侍卫说:“朕自幼至老,凡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哨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射获诸兽,不胜计矣。又于一日内射兔三百一十八。”

康熙帝深感掌握骑射武功,是保持满洲贵族优势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亲自为诸皇子督课,命他们黎明上殿背诵经书,继而练习骑射,天天如此,从不间断。康熙帝本人也常常率领众皇子和侍卫大臣,到西苑紫光阁前练习校射。

对普通八旗子弟,康熙帝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清入关以后,很多旗员见应举赴考升迁较快,纷纷放弃武功,争趋文事。骑射传统已渐有丧失殆尽的危险。康熙帝便在鼓励八旗子弟报考文场的同时,特命兵部先行考试满语和骑射。只有弓马合格者方准入闱,以示不忘尚武之本。此外,康熙帝又大大提高武试人员的地位。自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后,每当在紫光阁前考试武进士骑射、刀、石时,康熙帝都亲自拔擢其中弓马娴熟、武艺高超者充任御前侍卫,附入上三旗。雍正年间明文规定:汉武进士一甲第一名(状元)授一等侍卫,第二、三名授二等侍卫。对习武的人来说,担任御前侍卫,是难得的荣耀。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文章阅读

栏目导航
儿童故事 历史故事 传说故事 心灵鸡汤 奇闻异事 成语故事 名人故事 鬼故事 神话故事 返回首页